风楼阁交友平台_附近找人睡觉电话,附近100元一小时,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致敬劳动者 奋斗正青春

时间:2025-04-29来源:徐州日报

扎根田野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全国劳动模范、新沂市马陵山镇高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洪志

本报记者 郑微

一米八的个头,皮肤黝黑,身材魁梧,说话掷地有声,办事雷厉风行,一副朴实的新时代农民形象——在新沂市马陵山镇高原村,全国劳动模范、高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洪志是一位深受村民爱戴的“当家人”。

2006年,杨洪志担任高原村党总支书记。近20年来,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家乡的发展,以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行动,带领高原村全体村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共同致富,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富民、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

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面对这个拥有545户人家、2340口人的村庄,杨洪志深知责任重大?!氨渖奖渌缺淙?,变人先变带头人”,作为村党总支书记,他清楚地知道要改变高原村的落后面貌,首先要从改变“人”开始,而作为“带头人”的自己,更要以身作则。

杨洪志扎根田野,倾心为民,经过多年实践,“365”党建工作法应运而生,即围绕班子增活力、集体增资产、群众增收入“三大目标”,实施生态益民、党建引民、产业富民、扶贫助民、德法育民、文化惠民的“六大工程”,为群众提供生产安心、干事顺心、创业开心、安居放心、生活舒心的“五心服务”。这是杨洪志多年探索的结晶,也是高原村发展的“红色引擎”。

杨洪志以身作则,带领村“两委”班子加强学习、提升能力、转变作风,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杨洪志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实现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9年32万元到2024年70余万元的飞跃。

通过实践,“365”党建工作法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该工作法也成功入选“徐州市基层党建工作法”范例。

铺就强村富民“致富路”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杨洪志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逐步形成了四大富民产业,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在板栗产业方面,杨洪志引进新品种嫁接技术,对800亩老板栗树进行改造升级,使其成为具有休闲特色的富民产业。多次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每一户种植户都能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

有机蔬菜产业是杨洪志的又一力作。他积极流转土地500亩建设温室大棚,并先后带领100多名村民前往寿光学习先进种植技术。为了打消村民的资金顾虑,他还为农户担保贷款,120户村民得以安心从事蔬菜种植,户均收益达2万元。同时,通过与蔬菜批发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设蔬菜直销店等方式,拓宽了蔬菜销售渠道。杨洪志还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流转土地1650亩,引进江苏省农垦集团,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优质小麦和水稻。通过订单种植、定购定销等方式,让农民不再为农产品的销路发愁,稳定了农民的收入。

群众增收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等方式,高原村实现了人均收入从2019年2.1万元到2024年3.7万元的稳步增长,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绘就乡村善治“新画卷”

杨洪志明白,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为此,他创新推出 “三榜一簿一册一支队伍”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素养。

“三榜”即“好人榜”“乡贤榜”“秀才榜”?!耙徊尽奔葱⒍鞑?,“一册”即雷锋手册,“一支队伍”即文化宣传队。高原村创立的 “三榜一簿一册一支队伍”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受到各级领导好评,成为乡村治理的典范。

在杨洪志的带领下,高原村实现了从普通乡村到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一系列的跨越。

杨洪志本人也获得诸多荣誉,他9次荣获徐州市“五星”村书记,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百名示范”村书记,202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2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让高原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是杨洪志的梦想,也是他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 新沂市总工会 供图

匠心筑梦 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转型

——记全国劳动模范、江苏星星冷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技师刘小林

本报记者 郑微

在江苏星星冷链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刘小林正专注地指导团队进行一项新的技术攻关。作为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他用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物的跨越。多年来,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与社会价值共创,生动诠释了“技术—产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价值创造模式。近日,我们走进这位全国劳模的工作日常,探寻其匠心筑梦的奋斗密码。

从工人到技术专家的跨越

自参加工作以来,刘小林始终展现着敢于挑战、奋发进取的精神品质。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将生产优化、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合,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008年,在公司建厂初期,面对艰苦的环境和地域差异带来的挑战,刘小林并未退缩?!暗笔闭灯笠到ǔС跗冢璞讣蚵?、技术薄弱,但越是困难越能激发斗志?!痹谠ざò偃展て谀谕瓿墒滋ɡ涔裣孪叩墓ゼ嵴街?,他带领团队昼夜奋战,通过优化装配流程、创新工艺方案,硬是将不可能变为现实。

2013年,传统磷化工艺面临环保瓶颈,刘小林带领技术团队连续3个月驻守实验室,经过数百次试验,成功研发常温陶化(硅烷)技术。这项突破不仅以零污染排放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蜕变,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

构建工业4.0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刘小林主导研发的“智能化点焊设备”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视觉定位算法与运动控制系统,实现焊接精度达0.02毫米的行业领先水平,已获国家发明专利。通过此技术的运用,能够降低90%的不良率,生产效率提升53%,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62万元。

在公司的运行过程中,刘小林带领团队不断钻研专业知识,积极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6 年,他精心设计,历时4个月让全国首台焊接机器人成功落户公司,此项设计研发被评为“赢在徐州——2018年徐州市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2017年,他又成功实现了机器人与流水线体的有机结合,达到生产智能化,推动企业迈入工业4.0新时代。2018年,他发明并成功运用了冷柜面板自动点焊衬铁技术,取得发明专利,同时被评为 “2019年徐州市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次年,他带领团队设计研发的冷柜内胆咬口技术,突破了行业难题,降低了员工操作难度,提高了操作安全系数。

在产能提升领域,刘小林的改革举措同样亮眼。在2024年家用柜车间技改项目中,他创造性采用??榛芭湎呱杓疲グ嗖芗ぴ?8%至3000台,人员精简百人却实现效率倍增?!爸悄苤圃觳皇羌虻サ幕骰蝗耍且ü低秤呕头湃说拇丛炝??!绷跣×种缸派呱系闹悄苤斩私樯艿?,这套由他参与开发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并自动生成优化方案,使人均每小时产出跃居行业榜首。

凝聚力量打造技术创新生态圈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墙上,“传承”二字格外醒目。这个成立于2020年的创新平台,已汇聚30余个创新小组,累计完成技术攻关20余项,授权专利达14件。“这里不仅是孵化器,更是人才成长的摇篮?!绷跣×肿院赖厮怠K涸鸷附友H瞬叛“?,培养出200余名技术骨干;引导20名工艺员转型研发,其中5人晋升管理层。这种“传帮带”机制,为企业构筑起坚实的人才梯队。

作为徐州市总工会特聘讲师,刘小林连续7年开展技术培训,足迹遍布校企车间;他坚持无偿献血10年,累计献血4000毫升,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罢嬲墓そ尘?,既要精于工,更要匠于心、品于行?!闭饩浠暗莱隽怂娜松盘?。

永不停歇攀登技术高峰的赤子之心

即便荣誉等身,刘小林依然保持着改革创新激情。在工作中,他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身体多次亮起红灯,但他从未因此而停下前进的脚步,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每一天。

刘小林用二十年光阴见证了中国冷链装备的迭代升级,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刘小林淡然一笑:“不过是把每个零件当作艺术品来打磨,把每次创新当作使命去完成?!痹谒纳砗螅乱淮际跬哦诱庸葱碌幕鹁?,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进发。本报记者 刘冰 摄

用创新与传承点亮万家灯火

——记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徐州供电分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地区监控班副班长,首席技师王浩

本报记者 郑微

在220千伏杨台变电站,一架小型无人机正从“机巢”中自动飞出,灵活穿梭于站内母线、主变、刀闸等设备间自主巡检。与此同时,8公里外的运维中心,监控大屏实时清晰显示设备运行状态。这一幕,正是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徐州供电分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地区监控班副班长,首席技师王浩及其团队努力创新的成果。

王浩,这位身兼正高级工程师,变电运行、设备监控双专业高级技师,国家电网公司首席专家、首席技师及特级技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多重身份的电力人,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道路上不断前行,完成创新项目30多项,获得各类获奖成果70项、国家专利授权50项,发表及获奖论文40多篇,参与撰写著作7部……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位电力工匠29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王浩用智慧与汗水守护着电网安全,用创新与传承点亮万家灯火。

二十年磨剑,从传统巡视到智能运检

1996年,王浩怀揣着对电力事业的热爱,走进了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初入职场,他便敏锐地察觉到变电站设备检查工作的传统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当时变电站设备检查还是传统巡视模式,全靠肉眼检查,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隐患?!闭钦夥荻园踩募伦非螅晌欢洗葱碌亩?。

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王浩自费购置设备,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电路原理。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成功研发出“变电站设备巡视检查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设备巡视电子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次年,他再接再厉,研发出“设备巡视网络检查系统”,实现了通过网络实时查询设备巡视状况,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创新基因,让传统电网插上科技翅膀

王浩深知,电力行业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在工作中,他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

2006年,王浩被调到监控班担任专业工程师。面对每天上万条滚动显示的设备状态信息,他意识到传统监控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化电网的需求。于是,他利用专业特长,对电网监控系统进行功能扩展,实现了监控信号的分类梳理和分屏显示,有效避免了异常信息的遗漏。在此基础上,他又开发了开关光子牌集控显示画面、干扰信息屏蔽等十多项功能,为监控系统功能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解决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王浩研制出“小电流单相接地检测报警仪”,实现了在最短停电时间内快速检测故障线路。此后,他不断进行技术完善?;诘鼻凹嗫叵低常蟹⒊鲂〉缌飨低辰拥乩烦绦蚧僮鞴δ?,攻克了接地故障快速处置技术,并在全省各地全面推广应用。这一功能,能够将用户停电时间由几分钟缩短到1秒钟,减少电力设备损坏及供电损失数千万元。

王浩还主持了“变电站直流系统智能化控制及远程维护的研究”科技项目,实现了全省首次变电站蓄电池的远程维护及内阻监测。他率先实践了“220千伏及以下断路器远方操作”,推动了国网公司跨入断路器常态化远方遥控,提高了设备操作效率。他研发的“监控值班助手”,辅助值班员24小时严格把控电网巡视中的薄弱环节,确保及时发现保电设备的异常和缺陷,保障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惟进取也,故日新。近年来,王浩致力于变电站无人机巡检技术的研究,成功填补了变电室内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空白。一项项成果的背后,是王浩超于常人的付出与努力。

薪火相传,培育新时代电力工匠

作为江苏工匠、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王浩不仅注重自身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还积极参与国家电网、省电力公司级别的制度、标准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工作。他先后参与编写了20多项标准规范。

王浩深知,电力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关心青年员工的成长。他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先后完成近百次授课任务,培训学员数千人次,开发电力培训教材、题库等资源近百万字。

在王浩的带领下,“徒弟”们也不负众望,30多位“徒弟”已成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或技师,其中20多人获得高级工程师、技师资格,6人获得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徐州市创新能手称号。王浩所在的班组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质量优秀管理小组等称号,劳模创新工作室也被评为江苏省示范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徐州市工人先锋号等。

从普通值班员到行业领军人物,王浩以初心为基,用智慧与汗水诠释电力工匠精神,激励着更多青年员工勇攀高峰,为万家灯火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刘冰 摄

铸剑网海 守护清朗『警』界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徐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三大队教导员王善翌

本报记者 郑微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徐州,有这样一位网警,他以键盘为刃,以技术为盾,在网络犯罪打击和网络乱象整治的战场上屡立战功,守护着网络空间的清朗。他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徐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三大队教导员、警务技术二级主管王善翌。从警17年来,他奋战在网络安保一线,用坚定的信念、过硬的本领和创新的精神,书写着新时代网安民警的担当与荣耀。

政治坚定,用坚守诠释忠诚

网络安保工作,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政治的考验。王善翌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重要位置,与网安业务工作同步推进。他深知,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安民警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

在工作中,他常说:“网安工作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忠诚和担当?!痹诘H涡熘菔泄簿滞仓Ф影讣痈贝蠖映て诩?,面对不断变化的网络犯罪手法,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精准把握案件背后的社会影响,成功破获了一系列重大案件及关乎民生的侵财类案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

在担任云龙公安分局网安大队长期间,王善翌牵头建立和完善了分局情报跟班培训、案件快速研判等机制。他积极开展全警网安技能培训,延伸网安业务触角,全面服务支撑云龙公安分局实战,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能打硬仗,用担当屡立战功

网络犯罪,如同隐藏在数字世界的幽灵,难以捉摸却又危害巨大。王善翌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网络犯罪打击、网络乱象整治工作中,在网络犯罪打击的战场上屡建奇功,将一个个犯罪团伙绳之以法。从事网安工作以来,他先后主导或参与破获涉网犯罪案件300余起,抓获嫌疑人2000余名。

2020年初,王善翌在梳理案件线索时,发现了一个绑定即时通讯工具账号达2 亿个的特大养号平台,该平台为诈骗、赌博等下游犯罪提供了海量作案账号,形成了庞大的黑灰产业链条。面对复杂的案情,王善翌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经过7个月的艰苦奋战,成功侦破了这起案件。该案不仅实现了新型案件在法律适用上的突破,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完善和加强手机实名认证、规范电信增值业务管理、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秩序起到了有效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涉网犯罪案件呈现高发态势。王善翌与同事们日夜奋战在一线,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在侦破为网络诈骗、网络黄赌等犯罪提供网络账号注册服务的接码平台类案件时,他及时转变思路,主动与检法部门沟通协调,最终成功实现了对恶意注册网络账号黑产链条的生态打击,为全国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在侦办网络裸聊敲诈系列案中,面对犯罪嫌疑人利用木马病毒获取被害人手机通讯录及短信等内容实施敲诈勒索的恶劣行径,他从各涉案App入手,深入分析网络裸聊敲诈黑色产业链构成,在成功侦破一系列案件的基础上形成类案打击技战法,为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锐意创新,用匠心铸就卓越

王善翌身上有一种不肯服输的毅力和韧劲,他始终保持着一颗渴望学习、勇于创新的心,以匠心铸就卓越,逐渐成长为网安战线的行家里手,成为徐州网安提升新质战斗力、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同时,王善翌参与撰写《江苏网安案件侦查指导手册》,为全省网安民警在涉网案件侦查、取证、数据分析等方面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得到了省厅总队和同行的高度认可;参与编纂了《公安部网络犯罪侦查培训手册》,为全国兄弟单位在涉网犯罪侦查打击上指明了方向。

去年,王善翌从县分局网安工作具体特点出发,不断探索创新路径,打造了由“一室两中心”组成的云龙公安分局智慧网安示范点,成为“市县主战”网安样板,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网安工作的效率,也为基层网安部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今年以来,王善翌带领同事充分利用大数据建模,侦破一系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络黑灰产案件,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

王善翌,这位在网安战线默默耕耘的忠诚卫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公安民警的使命与担当。他以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守护着一片清朗的网络天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在网安战线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激励着更多的公安民警为维护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安宁而奋勇前行。本报记者 刘冰 摄

以工匠精神守护产品质量生命线

——记全国劳动模范、徐州盛和木业有限公司质检员廉明

本报记者 郑微

清晨7点,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徐州盛和木业有限公司的成品车间时,总能看到一位女质检员穿梭于生产线的身影,她借助精密仪器对成品进行抽样检测,细致入微地检查每一个细节,从厚度、密度到环保指标逐项核验,确保每块木板符合生产标准。

这位扎根基层二十余载的女质检员,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守护着产品质量的生命线,用创新协作的智慧推动着产业升级的浪潮。她,就是全国劳模、徐州盛和木业有限公司质检员廉明。

以匠心守护品质生命线

作为公司质检团队的核心人物,廉明始终秉持“让客户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的理念,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廉明所负责的胶合板、橱柜基板检测岗位,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认真记录每一个实验数据,确保每一件产品质检都精准到位。

“经过她的手,放不出一张不合格的产品?!蓖旅撬?,面对不合格产品,她总要追根溯源,从原材料配比到生产工艺参数,层层剖析问题根源,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在她的严格把关下,公司产品历年来均取得了100%的成品率,创造了506次质检无错漏的佳绩。廉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成为公司质检岗位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廉明不仅在质检工作中表现出色,还积极参与公司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她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木材科学专家长江学者王清文教授等顶尖专家组建攻关团队,成功研发具有阻燃、抑烟、防腐、防蛀等多重功能的木材?;ぜ?,使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她的推动下,企业成功开发新型层积复合材产品,相关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带动区域木制品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这些技术成果不仅助力企业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守信用重合同企业”“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殊荣,更推动了行业绿色转型发展?!澳静氖怯猩牟牧希颐且龅牟唤鍪羌觳夂细?,更要赋予它更长久的生命力?!绷魅缡撬怠?/p>

搭建产业工人成长阶梯

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廉明始终关注产业工人的成长。

作为公司工会代表,廉明始终以职工的信任为己任,竭尽全力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她积极推动集体协商制度的实施,代表职工方参与了19次木制品行业集体协商会议,并组织徐州盛和木业有限公司开展了22次二次协商。在她的努力下,公司围绕一线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产业工人能级工资、职业技能等级等多项议题进行了深入协商,达成共识:一线职工年均工资增长10%,特技工每月补助从200元增至300元,工龄工资按工作年限阶梯式递增,重大节日福利标准提升60%,建立一线职工年终奖金制度,企业拿出全年利润的10%,依据一线职工实际业绩进行奖励,推动企业一次分配向二次分配延伸……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400余名产业工人共享发展成果。

廉明努力做好员工利益的代表者、员工权益的维护者,对于公司的困难员工,廉明都了然于胸。每年,她都组织工会干部对困难员工进行慰问,让困难员工在工会的关怀下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就是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智慧,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现工人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企业健康发展双赢,也让廉明在职工中赢得“贴心人”的美誉?!肮せ峁ぷ骶褪且鲋肮だ渑闹娜恕保饩淦邮档幕坝锏莱隽怂耆缫蝗盏募崾?。

绘就产业发展新蓝图

作为质检骨干和女工主任,廉明积极牵头组织开展产业工人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创新等劳动竞赛,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技能和综合素质。她发起的“六比一创”劳动竞赛活动,在全公司营造了“学技术、强本领、提素质”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些竞赛活动,累计培养技能人才186人,将产业工人的创造潜力和创新活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助力企业培养锻造了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廉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传帮带”的精神,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廉明常说:“任何岗位都是与企业、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都可以干出理想的业绩。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沉下心,在一个岗位上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努力奋斗?!痹谒拇煜?,徐州盛和木业有限公司的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企业的发展实现了双赢。廉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为广大职工树立了榜样。

从普通质检员到全国劳模,从车间一线到行业前沿,廉明用二十余载的坚守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她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她微笑着说:“奋斗的人生最幸福,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正是这份执着与坚守,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本报记者 刘冰 摄

  • Copyright ?2010-2024 徐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联系电话:0516-83732243 E-mail:xzwmw@yahoo.com.cn
    苏ICP备10004008号
  • qrcode_wx
    徐州文明网微信
  • qrcode_video
    文明徐州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