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画的仪式感里过中秋——徐州美术馆公教活动营造佳节氛围
|
本报讯(记者 张瑾)月圆,人团圆,中秋是一个团聚的节日。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9月15日,徐州美术馆联手鼓楼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在美术馆一楼展厅举行了一场充满诗情画意的公教活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076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望月怀人,用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思念。一年后,苏轼来到徐州,他住在哪里?在徐州的第一个中秋夜是如何过的?
江苏省全民阅读推广人、鼓楼区图书馆负责人徐巍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始,为观众分享了《苏轼与徐州的关系》的讲座,通过苏轼咏徐州的诗词,讲述了苏轼在徐州的足迹、政绩,在徐州山水间留下的人文典故和诗文佳作。
将每一个中秋节都过得有仪式感,体现了富有才情又乐观豁达的苏轼的生活艺术。1077年在徐州的逍遥堂(位于现在的彭城壹号),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把酒赏月,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唱和哥哥笔下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作《中秋月》,手足深情尽在其中。
讲座尾声,徐巍借苏轼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为听众送去中秋的祝福:“做任何事情终会遇到一些不顺,但是不管身在何方,当你的心是安定的,必有解决之道。”
之后的手绘扇面体验课由徐州青清油画俱乐部史文倩授课。12位通过报名入选的体验者坐在桌前,每人面前都放置了空白的纸扇、水彩颜料、毛笔等课程物料?;戎?,史文倩向大家展示了桂花、明月、苏轼咏中秋的名句等元素的扇面参照图。
“背景颜色不要调得过浓,淡雅一些会更好看?!痹谥痰闹傅枷拢逖檎呙墙傩砣嗉踊ㄇ嘌樟匣旌虾蠹尤肭逅?,将扇面晕染打湿。一片片浓淡不同的底色铺陈扇面后,体验者再用毛笔蘸上藤黄等颜料勾点出枝叶、花朵,感受创作的快乐。
大学毕业后来到徐州经开区工作的姜先生是沈阳人,来徐州才一个多月。他说:“徐州美术馆的优美环境和中秋节的讲座、体验活动,加深了我对徐州的美好印象。”家住户部山的高女士平时经常来徐州美术馆看艺术展,第一次被选中参加美术馆公益体验课的她表示:“从讲座上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知识,还能自己动手画扇,这样过中秋很让人难忘?!?/p>
近年来,徐州美术馆结合不同展览的内容开展了油画、剪纸等艺术体验公益课,拉近了市民与美术馆的距离,让许多零美术基础的市民接受了艺术熏陶。徐州美术馆欢迎大家来馆领略艺术魅力,感受生活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