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交友平台_附近找人睡觉电话,附近100元一小时,全国楼凤论坛兼职平台

就业不出村 生活有保障 治理有温度

时间:2025-04-16来源: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张雷 通讯员 毕祥琨 刘思琪

“早上送孩子上学后,骑电动自行车两三分钟就到厂里,一天能做200多个猫抓板套,一个月能赚2000元?!?月9日,在贾汪区江庄镇大路村家门口就业基地,42岁的村民田艳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灰褐色的布料在她手下迅速变成规整的猫抓板套。一旁,75岁的村民段通江正全神贯注地将麻布精准贴合在猫抓板底座上,他笑着说:“以前在建筑队干活,现在年纪大了,在家门口做手工,一天能做四五十个,挣得零花钱足够花了?!?/p>

大路村家门口就业基地,是江庄镇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双轨并行的示范标杆。如今,一幅幅“就业不出村、生活有保障、治理有温度”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江庄镇徐徐展开。

盘活闲置资源

打造“中央厨房”

走进大路村家门口就业基地里近5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数十名村民正忙碌着,整个车间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从原材料的分拣到精细的缝制工序,从精准的粘合到成品的包装环节,一道道工序在村民们的手中高效流转。

这座车间不仅仅是简单的手工加工点。大路村党支部书记孙清堂介绍道:“这里将成为全镇家门口就业的‘中央厨房’?!本萘私猓魑蚴赘黾颐趴诰鸵导⒅行?,大路村盘活闲置资源,率先启动宠物用品加工项目。目前,已建成原料、生产、成品、储存四大车间,并通过向独山村、周埠村等周边村庄发包业务,带动形成了“一核多点”的家门口就业格局。同时,承接猫抓板、猫窝等多种加工项目,实现了产品淡旺季的订单互补。

5月初,将有50台缝纫机陆续入驻集散中心,届时这里的生产效率和产能将大幅提升。孙清堂算了一笔账:“秋冬旺季,日订单至少1000个,将为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目前直播间已在规划中,我们要让大路村的宠物用品‘挠’动全国市场。”

家门口就业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江庄镇全力破解村民就业增收难题,探索推动“外引订单+内强产业”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对接外部企业订单,按照“派单—培训—加工—结算”的运转模式进行流水线加工。同时,瞄准劳动密集型产业精准发力,联合招商部门引进企业落地,提升就业增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在位于江庄镇杏窝村的徐州普方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方工艺品”)成型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将防水涂层精准压合在雪地靴面,这些即将出口到日本、欧洲的雪地靴,承载着村民的致富希望。

“作为乡镇企业,我们积极响应江庄镇党委、政府号召,推进家门口就业项目落地,优先录用本村镇符合工作要求的村民?!备霉咀芫磴瞥ふ鹘樯?,公司还通过“龙头企业+村级车间”的模式,将手工编花、缝纫等工序外包给周边5个村,成品由公司统一回收,既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60多岁的铙钹村村民王女士便是受益者之一,“年轻时纳鞋底,现在给雪地靴缝装饰带,我眼不花手也不抖?!蓖跖扛咝说厮担辛苏夥莨ぷ?,养老钱有了可靠来源。

同时,江庄镇还推出“灵活就业”机制,让村里的“宝妈”“低龄老人”也找到了发挥自身价值的舞台。在杏窝村家门口就业点,村民魏女士一边制作一次性拖鞋一边说:“搁这儿上班,时间灵活,多干点一个月能赚近3000元,比出门打工强。既不耽误地里的农活,也能按时参加孩子的家长会?!?/p>

“双向奔赴”

惠及百姓温暖民心

“打造家门口就业基地,并非只是简单地建个车间,而是要构建一个能实现‘双向奔赴’的为民服务阵地?!苯虻澄痴轿闭乓哲氨硎尽N?,镇党委、政府在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方面下足功夫,每个服务点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和民生服务等配套设施,专门划定休息区和儿童托管角等区域。此外,还设置了就业好榜样评比活动,通过积分奖励的方式,激发村民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将就业直通、权益维护等服务下沉至就业点,真正让来此工作的群众把家门口就业基地当成“第二个家”。

这种“双向奔赴”还体现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乡风文明中。家门口就业基地设立后,村民自发组成“互助小组”,家门口就业的同时,老人和孩子有志愿者帮忙照顾。以前邻里间各忙各的,现在大家每天聚在一起干活、拉家常,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家门口就业不仅是解决群众就业难的有效途径,更能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苯虻澄榧峭豕愣?。目前,该镇已建成42个家门口就业点,带动600余名群众就业?!跋乱徊剑蚪绦晟粕枋?、强化服务、统筹资源,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短期内实现家门口就业人数突破1000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蓖豕愣硎?。

■记者手记

续写新时代的乡村蝶变

站在江庄镇大路村家门口就业基地二楼俯瞰,连片的车间与葱郁的麦田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独特而和谐的画面。

今年以来,江庄镇以“党建引领,镇村协同”为突破口,将闲置资源转化为就业发展的新动能。大路村打造“中央厨房”式就业集散中心,带动周边村落形成“一核多点”格局;普方工艺品公司通过“龙头企业+村级车间”模式,让“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灵活就业模式得以稳定持久并更有保障。更值得称赞的是,这些就业点不仅是生产车间,更成为连接村民情感的纽带——“互助小组”化解邻里矛盾,托管角缓解带娃难题,基层治理在“双向奔赴”中悄然升温。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体会到幸福的滋味,正如大路村家门口就业基地车间墙上的标语所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里,每一位奋斗者的故事,都在共同续写着新时代的乡村蝶变篇章。

  • Copyright ?2010-2024 徐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联系电话:0516-83732243 E-mail:xzwmw@yahoo.com.cn
    苏ICP备10004008号
  • qrcode_wx
    徐州文明网微信
  • qrcode_video
    文明徐州视频号